啤酒厂废水养微藻变身新型肥料

2015年农业部发布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方案,旨在解决一段时间内过量的化肥农药使用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然而保证粮食的产量和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似乎是不可协调的矛盾,很多农民不知道如何应对,近几年所发展起来的生物控制和生物肥料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在之前我们的文章中已经介绍了作为生物肥料的生物刺激素的种类和功能,生物刺激素来源多样,能够提高植物对肥料的吸收率和利用率,能够有效地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同时保证作物产量,在欧美国家非常的流行,是实行“双减”非常有用的产品。微藻产品就是生物刺激素的一种,今天我们要介绍一种利用啤酒厂的废水养殖微藻,然后利用微藻作为生物肥料提高作物产量的案例。

微藻普遍存在在自然界,比如海水,淡水,甚至土壤中,因为个体只有1-10μm,所以不容易让人认知和发现。现在已经有一些厂家和能源消耗多,产生二氧化碳量很大的企业联合利用光反应器进行微藻的生产。而西班牙阿尔梅里亚大学(UAL)化学工程系,安达卢西亚农业和渔业研究与培训学院(IFAPA)以及葡萄牙能源与地质国家实验室(LNEG)联合进行的研究是,利用啤酒厂废水培养微藻,然后再将微藻作为生物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

由于生产微藻的工艺并不复杂,所以研究者们主要从生产出的产品如何利用和利用效果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利用方面,首先研究者们对打破微藻的细胞壁将微藻中的营养释放出来和不打破细胞壁直接使用进行了效果的对比,实验表明由于微藻的种类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些细胞壁比较薄的微藻,无需打破细胞壁就可直接使用,而对于细胞壁比较厚的品种,打破细胞壁效果更佳。其次,研究者使用水解酶对微藻的蛋白进行处理,将微藻蛋白分解成各种植物所需的氨基酸,保证植物的吸收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研究的结果显示,微藻产品可以从多方面帮助植物的生长,首先可以促进发芽:实验中使用0.1g/升的微藻产品可以将西洋菜的发芽率提高40%。其次,可以促进植物植株和根系的发育:研究使用0.5g/升的栅列藻将植物根系发育提高60%。阿尔梅里亚大学的研究者已经将此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分子》杂志上。

该项研究对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啤酒的消费量非常大,尤其是夏天,人们更把啤酒作为消夏避暑的佳品。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啤酒厂,生产啤酒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无疑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利用该项技术完美地解决了啤酒厂废水的问题,同时生产出来的微藻产品用作生物肥料,减少化肥使用的同时可以生产出健康的食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可谓是一举多得。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人工胰腺结合PD-L1工程化β细胞微球与微藻协同改善1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理想治疗方案为生物材料封装胰岛 /β 细胞植入物,但免疫浸润、纤维化及缺氧导致 β 细胞存活短。本研究构建含过表达 PD-L1 的 β 细胞微球与小球藻的海藻酸水凝胶人工胰腺,PD-L1 调控免疫、β 细胞响应血糖泌胰岛素,小球藻补氧,实现小鼠血糖长期稳定,突破核心瓶颈。…

Read More

基于小球藻的多功能生物复合材料

面对传统生物复合材料制造中的高能耗与化学处理难题,本研究提出以小球藻微藻为基质的可持续解决方案。通过优化生物墨水与打印工艺,成功制备出具有多级结构的轻质材料。研究表明,氢键在羟乙基纤维素与小球藻结合中起关键作用:随水分减少,氢键网络从水介导相互作用转变为直接氢键,从而增强材料机械性能。受控脱水工艺保持了材料形态完整性,避免开裂。最终复合材料表现出1.6 GPa弯曲刚度、各向同性热传递性及0.10 W/mK导热系数,证明其作为高效隔热材料的潜力,为环境可持续需求提供了创新替代方案。…

Read More

螺旋藻脂质纳米技术:应对药代动力学挑战的口服给药新路径。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和精神心理症状为特征,部分地区患病率超过20%。IBS患者因胃肠动力功能障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波动显著高于健康个体,但目前缺乏针对此问题的靶向给药系统。本研究开发了口服螺旋藻纳米系统(SP@TIIAn),通过将丹参酮IIA脂质体整合于螺旋藻,用于增强IBS治疗。该系统利用螺旋藻与纳米颗粒对肠绒毛的被动靶向和增强黏附作用,相比肠溶胶囊,更能保障IBS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稳定性。SP@TIIAn可有效治疗多种肠脑轴相关症状,为临床IBS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