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共生系统在废水处理中实现高效的养分去除

在本研究中,通过将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与活性污泥进行共培养,构建了用于清除污染物的微藻-细菌共生(ABS)系统,并研究了相应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BS系统几乎可以完全去除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5.3%和42.6%。短单胞菌(Brevundimonas)极大地促进了微藻生物量的增长(最大叶绿素a浓度为9.4 mg/L),微藻有助于提高ABS系统中孤岛杆菌(Dokdonella)和嗜热单胞菌(Thermomonas)的丰度,从而促进了氮的去除。扩展的Derjagin-Landau-Verwey-Overbeek(E-DLVO)理论表明排斥势垒为561.7 KT,而色氨酸样蛋白和酪氨酸样蛋白是微藻和活性污泥形成絮体的关键细胞外聚合物质。这些研究结果为废水处理提供了微藻和活性污泥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

Related Posts

“绿藻侠”有什么本事? Read More

微藻与加湿器联合

微藻与加湿器的创新性联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室内环境改善系统,这种系统不仅能够调节空气湿度,还能主动净化空气、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理解这一联合系统的工作原理,需要分别考察微藻和加湿器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产生"1+1>2"的效果。这种跨界组合实质上模拟并优化了自然界中水循环与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将其浓缩到一个高效、可控的家用设备中。…

中国小球藻 Read More

 锰:微藻生长的“精准调音师”——浓度背后的科学奥秘

锰(Mn)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量元素,对微藻这类水生“绿色工厂”来说,它既是生命活动的“油门”,也可能变成致命的“毒药”。科学家发现,锰对微藻的作用像极了“精准调音”——浓度稍低,微藻“跑调”生长受阻;浓度稍高,系统“破音”引发崩溃。这种“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究竟如何发生?又如何被人类巧妙利用?让我们一探究竟!…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