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纤细裸藻中与无氧副淀粉降解有关的葡聚糖酶和磷酸化酶

纤细裸藻能积累大量的β-1,3-葡聚糖,并线性聚合形成颗粒状的副淀粉作为贮藏多糖。纤细裸藻在无氧条件下快速分解副淀粉并将其转化为蜡酯产生ATP。早期研究已在纤细裸藻中鉴定出存在三种主要的β-1,3-葡聚糖酶,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酶是否主要负责副淀粉的降解过程。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证明了这些已知的β-1,3-葡聚糖酶不是无氧副淀粉降解所必需的,然后进行了功能蛋白质组学和反向遗传学分析,以确定负责副淀粉降解的酶。对从分离的副淀粉中提取的蛋白质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两种内切葡聚糖酶(EgENG1A和EgENG2)和一种层状糊精磷酸化酶(EgLDP1)是潜在的副淀粉降解酶。此外,基于生物信息学对这些酶同源蛋白的鉴定表明,在副淀粉降解过程中,还有一种葡聚糖酶(EgENG1B)和两种磷酸化酶(EgLDP2和EgP1)参与。同时敲除任意2~3个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均可显著延缓副淀粉在无氧条件下的降解。两个编码层状糊精磷酸化酶基因的敲除细胞系dKD-ldp1/p1在副淀粉合成和降解方面表现出比单敲除细胞系更为显著的表型,表明EgLDP1和EgP1共同调节副淀粉代谢。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在本研究中确定的葡聚糖酶和磷酸化酶在无氧条件下的大量副淀粉降解中发挥作用。

Related Posts

小球藻粉 Read More

小球藻破壁

想象一下,有一个微小的绿色“金矿”,它比头发丝还细百倍,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营养宝藏——蛋白质比牛肉还高,维生素种类堪比复合维生素片,还有珍贵的“生命活性物质”。这就是小球藻,一种神奇的淡水单细胞藻类。但想拿到这些宝藏可不容易,因为它外面包裹着一层异常坚韧的“盔甲”——细胞壁。小球藻破壁技术,就是科学家们找到的,打开这座微观营养金库的关键钥匙!…

光语蛋白核小球藻 Read More

 藻类的逆袭:科学如何驯服小球藻的顽固腥味?

在健康食品的浪潮中,一种单细胞绿藻以其惊人的营养密度引起了科学家和营养学家的关注——小球藻。这种直径仅3-8微米的微型生物,蛋白质含量高达干重的63%,含18种氨基酸和珍贵的DHA,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世纪最理想食品”。然而当研究人员兴奋地将它加入食品时,一道无形的屏障出现了:浓重独特的藻腥味。这种挥之不去的味道如同一个顽固的卫士,将小球藻牢牢挡在主流食品市场之外。…

图1 官桥湖局部暴发蓝藻水华 Read More

藻类有机物在混凝中的爱恨情仇

夏日的湖泊、水库,有时会泛起一层厚厚的“绿油漆”,这就是令人头疼的藻华现象。它不仅破坏景观,更会堵塞水厂滤池,甚至产生毒素威胁饮水安全。在水厂应对藻华的关键技术——混凝过程中,藻类有机物(AOM)扮演着极其复杂又关键的角色,它就像一块“双面胶”,既能成为阻碍,又能成为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