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环保 藻类制成的双栖鞋有望今年到来

微藻

传统塑料泡沫产品大多是由石油深加工而成的,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能源利用率不高,甚至还会对环境造成一些污染。当前资源和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新兴材料制品公司 Bloom 也计划改变观念,用生物塑料泡沫来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据悉他们即将生产一批藻类泡沫鞋,这也是藻类泡沫制品。

微藻
微藻

其实早在过去几年就已经出现了,早期一般用在冲浪板和瑜伽垫上,与传统石油泡沫产品相比,两者的表现相似,但是藻类泡沫无法广泛运用的原因应该在于在藻类原材料的获取环节。Bloom 瞄准了美国与亚洲市场,主要在于这两地区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同时还有技术和人力等资源优势。该公司将采用藻类干化处理技术,把藻类聚合成颗粒之后与其他化合物结合最终制成柔软的柔性泡沫,藻类物质占实际成品的 15%到 60%。

Bloom 公司目前已经与英国制鞋商 Vivobarefoot 合作,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款采用藻类泡沫材料制成的两栖冒险鞋 Ultra,根据 Vivobarefoot 的说法,制造一双男款 42 码的 Vivobarefoot x Bloom 鞋子所做的环境贡献相当于净化了 220 升的污水,减少了相当于 40 个气球容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Vivobarefoot 预计这款鞋子将于几年 7 月份推向市场。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基于小球藻的多功能生物复合材料

面对传统生物复合材料制造中的高能耗与化学处理难题,本研究提出以小球藻微藻为基质的可持续解决方案。通过优化生物墨水与打印工艺,成功制备出具有多级结构的轻质材料。研究表明,氢键在羟乙基纤维素与小球藻结合中起关键作用:随水分减少,氢键网络从水介导相互作用转变为直接氢键,从而增强材料机械性能。受控脱水工艺保持了材料形态完整性,避免开裂。最终复合材料表现出1.6 GPa弯曲刚度、各向同性热传递性及0.10 W/mK导热系数,证明其作为高效隔热材料的潜力,为环境可持续需求提供了创新替代方案。…

Read More

螺旋藻脂质纳米技术:应对药代动力学挑战的口服给药新路径。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和精神心理症状为特征,部分地区患病率超过20%。IBS患者因胃肠动力功能障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波动显著高于健康个体,但目前缺乏针对此问题的靶向给药系统。本研究开发了口服螺旋藻纳米系统(SP@TIIAn),通过将丹参酮IIA脂质体整合于螺旋藻,用于增强IBS治疗。该系统利用螺旋藻与纳米颗粒对肠绒毛的被动靶向和增强黏附作用,相比肠溶胶囊,更能保障IBS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稳定性。SP@TIIAn可有效治疗多种肠脑轴相关症状,为临床IBS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替代方案。…

Read More

硅酸盐干预舟形藻-细菌共生体系:脱氮性能与微生物群落

针对舟形藻属-细菌共生系统存在的长期运行不稳定问题,本研究通过添加硅酸盐并调控光暗周期,成功实现了稳定的自养脱氮。在舟形藻(Navicula sp.)富集阶段,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92.05%;补充硅酸盐后,舟形藻成为优势藻种并显著促进胞外聚合物(EPS)分泌,增强的EPS诱导形成致密生物膜,为厌氧微生物生长创造有利环境。当光暗周期调整为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时,系统获得最高总氮去除率(82.69%)。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1.26%)为优势氨氧化菌,Denitratisoma(3.75%)为优势反硝化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系统在无需人工接种条件下自然富集了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 Brocadia相对丰度达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