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点亮城市——如何用微藻的发光性实现生物照明

藻类发出的蓝光

自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以来,照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灯光下的城市
灯光下的城市

目前的LED灯虽极大地降低了电耗,但它们仍然使用相同的能源且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因为大部分电能仍然来自石油和煤的燃烧。

我们需要新的方式来产生照明。

美国科学家们对发光藻类已经研究了一段时间,但从来没有计划用藻类来实现整个生物发光系统。丹麦科技大学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表明将来有一天或许整个城市都可以用发光生物的绿松石色的蓝光进行照明

当然,目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解决。我们可能需要将生物发光微藻的基因转入到其他高等植物中,或许高等植物能更加有效地发出光照。

 

微藻照亮黑暗

微藻中的鞭毛藻在夜晚可以发出强烈的蓝光。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发光性。

藻类发出的蓝光
藻类发出的蓝光

在温暖季节的特定时间段内,从巴西到澳大利亚的赤道区域常常能见到这些藻类发出的蓝光

 

两种分子结合产生光

尽管人们在2500年前就观察到这现象,但我们仍然对藻类产光原理知之甚少。

当它们被摇晃时藻类产生蓝光,例如它们被海浪击中后。

有两个生物物质对产生光很重要,分别是荧光素酶(Luciferase)和荧光素(luciferin)

当藻类被晃动时,一系列的细胞化学反应激发,造成PH下降至6时,使得荧光素酶被激活,它结合荧光素,通过氧化反应转移能量给荧光素,这种能量以蓝光的形式进行释放。

转移能量
转移能量

至目前,这些仅是理论并没有通过实验验证。

 

生物发光细胞及生物灯

藻类使用阳光通过光合作用来开展多种生化反应活动。

你可以将微藻看做一个由阳光驱动的微小“灯泡”,它们在白天“充电”,晚上产生蓝光。

地球上有很多生物发光性动物,真菌和细菌。它们都需要食物和能量来产生光。藻类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它们都是无限的,环境友好的,碳中性的能量和物质。

可持续发展城市需要生物灯。

当微藻在封闭的容器内生长时,它们可作为生物灯,可以作为灯泡来照亮城市,商店,大楼,道路及停车场。

发光性藻类是作为生物灯的第一步,但仍然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藻类需要不定的摇晃来产生光照,这是一个问题。同时,由于它们的能量有限,发光仅能维持很短的时间。

 

实现生物灯仍需大量的研究工作 

实现不用摇晃且可以整晚照明的生物灯,需要考虑全新的策略。

目前,我们正在寻找出示那个基因控制发光,然后就进其转移至其他光合生物,如高等植物,建立可以整晚产生照明的发光性植物。

我们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开展研究。不过终有一天,想象步入到一个完全沐浴在由植物产生的蓝光的夜晚城市中。

 

本文转自公众号 微藻技术与产业  https://mp.weixin.qq.com/s/lX9gRs9YvY3PKeswL_cp0Q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双功能真菌在抑藻控藻中的反硝化与杀藻权衡:相互作用机制、有机物动态及原水处理实践。

有害藻华(HABs)对水体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寻求高效可持续的控藻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聚焦双功能真菌茄病镰刀菌D7,探讨其在藻类控制中的多重机制、有机物动态及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D7菌株对铜绿微囊藻的杀藻效率达80.98%,总氮去除率为88.81%,表现出同步控藻与脱氮能力。数学模型显示其优先进行反硝化,通过营造氮限制环境抑制藻胆蛋白合成,实现源头控藻。代谢响应分析证实,D7代谢活动破坏藻细胞抗氧化与光合系统,导致细胞膜破裂及胞内有机物释放,完成末端治理。平行因子分析进一步表明,D7能利用藻细胞裂解释放的类蛋白质等促生长物质进行生长,可能降低二次污染风险。原水实验验证其应用潜力:相较对照组,D7使藻属减少6个,同步实现76.96%的杀藻效率和78.86%的反硝化效率。网络分析指出,绿藻门作为k-策略藻类可能通过种间协同形成潜在生态风险。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功能真菌D7的可持续控藻策略,为藻华生物防治提供了新路径。…

Read More

增强乙酸补充下小球藻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合成:化学诱变与适应性实验室进化联合策略

当前,从深海鱼类获取EPA和DHA这两种对心脑血管和大脑健康至关重要的Omega-3脂肪酸,面临着资源可持续性的压力。微藻,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替代资源,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普通小球藻便是一个研究焦点。为了大幅提升小球藻合成EPA和DHA的能力,我们的研究团队成功运用了一套结合化学诱变与适应性进化的“强化训练”策略。我们首先使用一种名为甲基磺酸乙酯的化学诱变剂处理小球藻,并通过碘蒸气筛选法,成功找到了一株名为M41的“淀粉缺陷型”突变藻株。这株突变藻的特点是自身储存淀粉的能力变弱。随后,我们对M41进行了长期的“适应性实验室进化”培养,即在以乙酸为主要碳源的环境中不断传代,迫使它优化对乙酸的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生长和积累目标产物。实验结果非常显著。在补充乙酸的培养条件下,M41突变株展现出惊人的生长和合成能力:其细胞密度比原来提高了93.75%,收获的藻粉干重也增加了33%;负责光合作用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实现翻倍增长,意味着其生命活动更为活跃;最关键的突破在于,M41菌株生产的EPA和DHA含量与普通野生小球藻相比,分别飙升了485%和161%,实现了数倍的增长。…

Read More

乙酰丙酮缓解四环素对小球藻胁迫的作用:多重机制解析与生态安全性评估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天然小分子乙酰丙酮(AA)在缓解四环素(TC)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生态安全性。研究发现,AA不仅显著提升了小球藻对四环素的去除能力,在培养基和水产废水中均实现了超过99%的高效去除,还明显逆转了TC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使其细胞密度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