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上的红雪之谜 由多种藻类组成

雪花漫天飞舞,想到这样的场景就会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然而在中国的登山队员及科学考察者登上了喜马拉雅山之后,首先映入他们视野的是一望无际的冰雪,还点缀着血红色、玫瑰色等,从而呈现出了一种红白相映的美画。这是怎么回事?

Himalayas 喜马拉雅山红雪
喜马拉雅山5000米以上的冰雪表面,常点缀着血红色的斑点,远看如同红雪。这些红斑点是由雪衣藻、溪水绿球藻和雪生纤维藻等藻类组成的。在永久性冰雪中,高原藻类分布广,耐寒性强,零下36℃也不至于死亡。因其含有血色色素,故呈红色。

喜马拉雅山上的红雪是由雪衣藻、溪水绿球藻和雪生纤维藻等藻类组成的。藻类是低等植物,它们具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它们所含的色素比例不同,能呈现不同颜色。这些雪藻含有特殊的色素——血色色素。当白茫茫的冰雪被这些雪藻染成血红色后,在阳光的照射下,使被覆冰川和瑞雪的喜马拉雅山,更加绚丽多彩,生气盎然。在永久性冰雪中,它们分布广,耐寒性强。零下36゜C也不至于死亡,但在4゜C以上反而难于生存。

Related Posts

基于微藻养殖的污水处理技术 Read More

当污水遇见“绿色工厂”,一场颠覆传统的环保革命

水是生命之源,但如今,水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难题。工业废水泛着刺鼻气味,养殖场的粪污让溪流变黑,城市下水道涌出的泡沫富含营养,这些“暗疮”不仅威胁着生态平衡,也影响着人类健康。然而,传统污水处理方式往往面临“投入大、耗能高、二次污染”的困境。就在人们束手无策之际,一群肉眼难见的“绿色工人”——微藻,悄然揭开了水污染治理的新篇章。…

Read More

米氏凯伦藻的毒性与生态威胁及其科研价值

每当沿海水域泛起诡异的红色,人们总会联想到赤潮带来的生态灾难。作为赤潮的主要“肇事者”之一,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确实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威胁。但鲜为人知的是,科学家们正在将这些“海洋杀手”转化为宝贵的科研资源,为医药、环保等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Read More

微藻是自然界的固碳先锋,也是资源循环利用的一把手

在广袤的海洋、湖泊、盐碱地甚至沙漠中,有一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物——微藻,正以惊人的效率默默守护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它们是光合微生物,通过吸收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将空气中的“温室气体”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微藻的崛起,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更成为对抗气候变化的“绿色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