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水产疫苗实现里程牌式进展

微藻水产疫苗

爱尔兰生物技术公司MicroSynbiotix 宣称微藻作为口服水产疫苗取得重要进展。

MicroSynbiotix致力于开发转基因微藻生产鱼和虾的疫苗(口服疫苗),实现减少水产行业中抗生素的使用。 

目前,一般水产疫苗存在人工注射的问题,而为数不多的口服疫苗存在适口性问题,以及很难实现鱼类肠道内能获得足够浓度的疫苗,因为鱼类肠胃中的酸性环境及消化酶会降解疫苗。 

该公司的CEO表示“利用微藻实现了对黑鲈幼苗接种疫苗,同时表明微藻可以短暂的在胃肠内生存,并在肠道中积累足够浓度的疫苗实现免疫响应”. 

一般水产养殖厂给三文鱼,鲑鳟鱼,黑鲈等高价鱼接种疫苗还是有可能,但给大量的,低价的鱼,如罗非鱼,鲤鱼,鲶鱼,甚至虾接种疫苗看起来不太现实。 

微藻疫苗不需要像其他疫苗需要冷藏,同时可将含有疫苗的微藻加入到饲料或直接饲喂给鱼苗,因此可实现对大量的水产鱼类接种疫苗。 

他们计划将这个微藻疫苗平台应用到,如猪的疫苗接种,甚至是人的疫苗接种。 

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展A轮融资,希望获得200万欧元的融资(去年获得了100万欧元的融资)开展大规模试验以及与动物健康营养公司的合作。

此外,该公司技术顾问,伦敦大学教授Saul Purton发表了——微藻生物技术用于水产疾病控制的文章(Applications of Microalgal Biotechnologyfor Disease Control in Aquaculture,Biology, 2018)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螺旋藻脂质纳米技术:应对药代动力学挑战的口服给药新路径。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和精神心理症状为特征,部分地区患病率超过20%。IBS患者因胃肠动力功能障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波动显著高于健康个体,但目前缺乏针对此问题的靶向给药系统。本研究开发了口服螺旋藻纳米系统(SP@TIIAn),通过将丹参酮IIA脂质体整合于螺旋藻,用于增强IBS治疗。该系统利用螺旋藻与纳米颗粒对肠绒毛的被动靶向和增强黏附作用,相比肠溶胶囊,更能保障IBS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稳定性。SP@TIIAn可有效治疗多种肠脑轴相关症状,为临床IBS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替代方案。…

Read More

硅酸盐干预舟形藻-细菌共生体系:脱氮性能与微生物群落

针对舟形藻属-细菌共生系统存在的长期运行不稳定问题,本研究通过添加硅酸盐并调控光暗周期,成功实现了稳定的自养脱氮。在舟形藻(Navicula sp.)富集阶段,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92.05%;补充硅酸盐后,舟形藻成为优势藻种并显著促进胞外聚合物(EPS)分泌,增强的EPS诱导形成致密生物膜,为厌氧微生物生长创造有利环境。当光暗周期调整为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时,系统获得最高总氮去除率(82.69%)。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1.26%)为优势氨氧化菌,Denitratisoma(3.75%)为优势反硝化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系统在无需人工接种条件下自然富集了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 Brocadia相对丰度达7.99%。…

Read More

无毒绿藻凯氏类小球藻细胞外多糖的组成、结构特征及多功能特性。

本研究从无毒绿藻凯氏类小球藻(Parachlorella sp. BX1.5)中提取并纯化了胞外多糖bxEPS,发现其为一种无硫酸基的酸性鼠李聚糖,主要由鼠李糖(55.1 mol%)、木糖(35.4 mol%)和葡萄糖醛酸(9.5 mol%)组成,具有超高分子量(约1.81 × 10⁶ g/mol)和线性结构。该多糖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在体外具有抗氧化、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具抗高血压潜力)以及促进酪氨酸酶活性(具抗白发潜力)的功能;动物实验进一步表明,0.2%(w/v)的bxEPS 溶液可通过促进毛囊肥大显著促进小鼠毛发生长。此外,bxEPS与阳离子反应性低,稳定性高,安全性良好,显示出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作为多功能生物聚合物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