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微藻 变身生质金矿

生物能源

发展再生能源全球关注,微藻生质能源技术是国际间积极发展的第三代生质燃料,在创能、固碳之外,加值化产品的发展应用更是潜力无限。

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

台湾能源局从2006年起将台湾产业和科技整合,在能源局支持下,工研院建构「碳循环再利用生物合成平台」,将工业排碳的二氧化碳捕获之后,用来养殖微藻或微生物,从微藻中提炼出生质燃料、高值化产品、化学品或饵饲料等产品,提供能源、民生、工业、农业使用,完成碳循环,让微藻变身为生质金矿,开创绿能循环商机。

在工研院的努力下,微藻生质能源技术已成功打造出从固碳、养殖、採收到萃取的一条龙生产技术,将每个环节的能耗降低、效率提昇。例如袋式养殖技术,可以隔绝外来微生物的污染,且建置成本是传统压克力管柱养殖法的1/10;採收机的特殊设计,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为传统离心法的1/10;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可以直接利用湿藻萃取,更省下乾燥的成本。而且萃取过程中不含有害溶剂,所使用的二氧化碳完全循环利用,毫不浪费,厂商可透过承接专利技术,迅速切进生质能源产业。

在能源局的见证下,今年7月工研院和台泥公司签订新阶段研发计画合约,共同运用工研院的能源科技研发成果之微藻能源与固碳专利技术,扩大建置微藻养殖示范系统及研发中心,未来并规画设置20公顷的大型户外微藻养殖场进行微藻固碳及加值化应用,一年可望为台泥贡献4,800公吨的减碳量,还可进一步投入高价虾红素原料生产,快速切入绿色循环经济商机。

工研院表示,国际间将微藻生质能源利用视为中长程的再生能源技术,台湾土地及天然资源有限,以1公斤微藻可吸取1.83公斤二氧化碳的高固碳效率,加上生长快速、含油脂量高、可生产高价值化学品等优势。工研院打造的「碳循环再利用生物合成平台」正是台湾减碳创能的重要项目。

工研院的技术与台泥携手,未来将以微藻能源与固碳之关键专利技术协助台泥扩大量能,最后跨入生技产业价值链中的高单价虾红素开发,完成循环经济的产业模式。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极端环境下的宝藏微生物杜氏盐藻

在地球的广袤水域中,存在着一类堪称生命奇迹的微小生物 —— 杜氏盐藻。它虽身形渺小,却凭借独特的生存本领与极高的应用价值,成为科学界与产业界瞩目的焦点,为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带来新曙光。…

Read More

海夜微光里的秘密:塔玛亚历山大藻的 “发光术”

夏夜的海边,若你沿着沙滩漫步,脚下的海水可能突然泛起一片淡蓝的光晕,抬手拨弄浪花,指尖也会沾染上细碎的 “星光”—— 这动人的 “海发光” 景象,不少时候都与一种叫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微生物有关。这些肉眼难辨的甲藻,藏着海洋里最精巧的 “发光机关”,让我们顺着那抹蓝光,走进它们的微观世界。…

Read More

微藻的 “附着策略”:小球藻与三角褐指藻的界面定植机制及应用价值

在微藻的生存策略中,“浮游” 与 “附着” 并非随机状态,而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 附着于固体基质表面形成生物膜,能显著提升其对营养、光照的利用效率,同时增强对水流冲击、环境胁迫的抵抗能力。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与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作为两类典型微藻,其附着特性已成为微藻固定化培养、生物膜反应器设计及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将从其基础特征出发,解析附着机制与关键条件,揭示这些微小生命的 “定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