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市场增长态势良好,限氧除腥技术破解风味难题

微藻市场增长态势良好,限氧除腥技术破解风味难题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植物基市场关注度逐步提高,植物基原料生产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热捧。作为植物基原料的一种,微藻营养丰富且拥有特有的生物活性物质等如今已受到食品饮料界广泛的关注。然而,微藻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难题,其中包括微藻产品风味口感不佳,藻腥味更是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随着环保主义的流行和消费者对健康认知的提升,人们的饮食观念悄然发生变化,健康安全的植物基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由于市场对高蛋白饮食的需求和植物蛋白受欢迎程度的提高,消费量近年来增长迅猛,植物蛋白原料也日趋丰富。目前,植物蛋白原料有大豆、豌豆、花生、核桃、燕麦、杏仁、椰子以及微藻等等。其中,微藻正逐渐获得行业的关注。

  据了解,全球微藻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增长趋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1年,微藻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6亿美元。随着某饮料企业相继推出四款微藻果蔬汁,之后几家食品巨头纷纷押注微藻食品,在欧洲食品配料展览会上,也有许多微藻创新食品受到了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称,食品饮料或将成为微藻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

  中国虽说很早就开始食用微藻,但是微藻在进入21世纪之后才逐步获得正式的批准,具有食品资质。微藻蛋白质、脂类、藻多糖等,并能产生很多特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活性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等等。其中,微藻类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蛋白含量超过60%,并且蛋白质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其消化系数可达95%,吸收率可达75%。

  毫无疑问,相比一些植物基原料,微藻在营养成分、营养吸收、蛋白质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是大多数消费者受到固有思维、刻板印象的影响,对微藻产品的概念也相对模糊,加上风味口感古怪,具有一定腥味,这已足够让人将其拒之门外,难以激发大多数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藻加工业的发展。

  一般来说,风味口感始终是影响消费者食品选购的非常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解决微藻产品腥味问题对于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众所周知,羊奶存在膻味可通过先进的除膻技术解决,大豆植物蛋白饮料的豆腥味可通过加热、微波干热、湿热或者热磨、酸碱等方法使脂肪氧化酶失活、钝化达到除腥的效果。当然,微藻产品中的腥味也可通过技术、工艺进行除去。

  近年来,在行业人士的努力之下,通过去除、减轻、覆盖等方式,很好地破解了微藻的腥味问题。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藻除腥技术、工艺得到不断优化升级,腥味已经明显减轻。

  据了解,微藻腥味主要来源于藻蛋白质,由于表皮上面所覆盖的氧化酶被氧气和水激活所形成,因此采用限氧除腥技术,通过氮气和氮液的除臭工艺,除去和限制微藻产品中的氧气,即可消除腥味。

  业内人士表示“乘着大热的植物基东风,并在健康消费的推动下,微藻类蛋白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以微藻类蛋白质填补肉类蛋白产品需求缺口,也将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意义。相关企业还要不断升级优化生产工艺、技术,突破微藻加工难点,并且在生产微藻产品的同时,尽可能地锁住其中有效活性成分,以便达到健康营养的效果。

微藻市场增长态势良好,限氧除腥技术破解风味难题
微藻市场增长态势良好,限氧除腥技术破解风味难题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利用莱茵衣藻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表面活性剂

HAA(Hydroxyalkanoyloxyalkanoates)是一种脂基表面活性剂,具有许多潜在应用场景,其生物合成前体是鼠李糖脂,而鼠李糖脂具有优秀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可降解性。鼠李糖脂的生物合成,主要由病原菌假单胞菌生产,利用非病原微生物合成鼠李糖脂的努力也在进行中。由于能够有效地将CO2转化为生物质及感兴趣的生物产品,单细胞光合微藻已成为可持续工业生物技术的底盘。在此,我们以莱茵衣藻为 […]…

在平板光生物反应器中通过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的碳氮代谢净化水产养殖废水并生产优质蛋白质

虽然利用微藻处理废水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策略,但仍面临着严格的排放标准和高价值生物质开发的挑战。在平板光生物反应器中,通过红色 LED 灯和淀粉添加改善了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 pyrenoidosa) 处理罗非鱼养殖废水 (T-AW) 的碳氮代谢能力,并同时生产了蛋白质。在室外温度下,使用红色LED灯来提高了营养物的去除率,但除总氮外,其它污染物浓度均不满足排放标准。加入淀粉后,平板光 […]…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