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菌对绿藻的拯救作用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F=9.4)  2024-04-03

徳国耶拿大学 Maria Mittag课题组

微藻是地球初级生产的关键贡献者。在进化早期,这些微藻便与细菌共存于自然界中,其相互作用的方式深刻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已有研究表明,细菌Pseudomonas protegens对微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具有毒性。该细菌通过分泌环状脂肽和炔类化合物,导致藻类鞭毛脱落、感光功能失效并最终导致细胞裂解。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细菌Mycetocola lacteusC. reinhardtii建立的互利共生关系,并揭示其显著的辅助作用。研究显示,M. lacteus不仅能促进藻类生长,还从藻类中获取所需的有机硫(甲硫氨酸)以及维生素B1、B3和B5。在三方共培养实验中,M. lacteus在存在拮抗细菌P. protegens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保护藻类免受其攻击。通过结合合成天然产物化学、高分辨质谱技术以及藻类Ca²⁺信号分析,研究发现,M. lacteus通过水解环状脂肽的酯键来保护藻类。该反应生成的线性开环酸不会引发藻类细胞内Ca²⁺稳态的紊乱,避免了鞭毛脱落的发生。因此,藻类能够保持运动能力,成功游离拮抗细菌的威胁并存活下来。此外,研究表明,这三种相关的属(Pseudomonas、Mycetocola和Chlamydomonas)在自然界中共存的现象较为普遍。进一步的实验发现,PseudomonasMycetocola的相关种类在三方共培养中也分别表现出拮抗或辅助作用。这一发现揭示了微生物交互网络的复杂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作用。

原文链接:A mutualistic bacterium rescues a green alga from an antagonist

https://doi.org/10.1073/pnas.2401632121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极端环境下的宝藏微生物杜氏盐藻

在地球的广袤水域中,存在着一类堪称生命奇迹的微小生物 —— 杜氏盐藻。它虽身形渺小,却凭借独特的生存本领与极高的应用价值,成为科学界与产业界瞩目的焦点,为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带来新曙光。…

Read More

海夜微光里的秘密:塔玛亚历山大藻的 “发光术”

夏夜的海边,若你沿着沙滩漫步,脚下的海水可能突然泛起一片淡蓝的光晕,抬手拨弄浪花,指尖也会沾染上细碎的 “星光”—— 这动人的 “海发光” 景象,不少时候都与一种叫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微生物有关。这些肉眼难辨的甲藻,藏着海洋里最精巧的 “发光机关”,让我们顺着那抹蓝光,走进它们的微观世界。…

Read More

微藻的 “附着策略”:小球藻与三角褐指藻的界面定植机制及应用价值

在微藻的生存策略中,“浮游” 与 “附着” 并非随机状态,而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 附着于固体基质表面形成生物膜,能显著提升其对营养、光照的利用效率,同时增强对水流冲击、环境胁迫的抵抗能力。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与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作为两类典型微藻,其附着特性已成为微藻固定化培养、生物膜反应器设计及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将从其基础特征出发,解析附着机制与关键条件,揭示这些微小生命的 “定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