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湛江海洋经济动物实验站站长喻子牛博士带领张跃环、肖述博士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和创新海洋贝类的繁育方法,结合南海砗磲种类的特点,经过两年的技术研发,在国内首次人工培育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稚贝成功,获得了一批砗磲稚贝。
2016年6月22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与促进局组织国内的贝类专家,在三亚市对“砗磲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们以及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领导经过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汇报、现场查看、进行质询,并测定了培育出来的稚贝及其大小后,评定认为:该研究团队成功突破了幼虫变态率极低的瓶颈,在国内首次获得了一批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稚贝,为砗磲的人工繁育、资源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安全的维护建立了技术保障。
砗磲,俗称五爪贝,是一类热带大型海洋珊瑚礁底栖贝类,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和南中国海等地区。砗磲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外套膜内共生大量的单细胞虫黄藻,所以它可以仅依靠虫黄藻的光合作用提供的营养和能量生活;同时,在海水里张开贝壳时,砗磲的富含虫黄藻的外套膜色彩缤纷、艳丽如花。砗磲不仅是水簇观赏和经济贝类,更是热带珊瑚岛礁重要的造礁、护礁生物,在维护热带珊瑚岛礁生物多样性、岛礁稳固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砗磲人工繁育在国际上虽已有成功报道,但国内尚属空白。由于幼虫植入虫黄藻以及变态率极低等瓶颈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国内相关单位多年来一直未能繁育成功、获得稚贝。喻子牛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此次在国内首次人工培育砗磲稚贝成功,为下一步砗磲的种群资源恢复、岛礁生态系统重建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