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培养突破关键瓶颈 或是未来能源新方向

从远古时期开始,微藻就一直存在于海洋中。作为比较原始且古老的单细胞生物,其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糖、蛋白质、脂类、胡萝卜素及多种无机元素等高价值的营养成分和化工原料,因此长期以来都是各国科学家们争相研究的海洋物种之一,也是新能源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方向。

近日,我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以可异养培养的富油栅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培养方式、过程的不断优化,攻克了长期以来无法精确控制葡萄糖浓度这一技术难题,突破了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瓶颈,实现富油栅藻的超高密度培养。据中科院水生所微藻生物技术和能源中心研究员金虎透露,水生所研究团队利用相关技术已实现高产蛋白、虾青素、β-1,3葡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经济微藻的超高密度异养培养,目前已经在开展这些功能微藻在饲料、功能食品等领域的产品开发工作。

195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始进行养殖藻类生产生物燃料的试验,首次提到微藻生物能源。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各国在微藻的培育和开发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美国能源部实验室开始重点开发适于微藻生物柴油生产的培养系统和制备工艺,希望研发出新的石油制造途径和可替代产物。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部也启动了相关项目,利用微藻吸收火力发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来生产新能源。但随着后期石油价格的逐渐回落,加上微藻形态极小,工业化培育又是一直以来难以突破的技术关隘,因此微藻能源的研究逐渐停滞下来。

我国从1958年开始培养作为食晶和饲料的微型藻类,中科院水生所等科研机构先后进行了多种微藻的大量研究,为微藻培育打下了基础。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在藻种选育、培养基配制及某些培养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异养培养作为一种新型的微藻培养方式,其具有效率高、精确可控、易批量化生产等优点。但异养培养对于操作技术的要求也更高,不仅需要提前研究分析各类微藻的适宜生长环境如盐度、温度、光照度以及酸碱度等。而且微藻培养基制备、接种等环节的技术和环境要求都非常严格,均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试验操作。而这些过程都离不开科学仪器及设备的帮助,如生物显微镜、移液器、分光光度计、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PH计、离心机等都是微藻培育实验室的常用设备。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地球上每一次文明的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革和兴替,因此对于能源的探索和利用在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煤电资源枯竭之前,居安思危寻求新的能源,才能更快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雨生红球藻非运动细胞萌发与休眠转换机制及氮素的调控作用   

 雨生红球藻非运动细胞萌发与休眠转换机制及氮素的调控作用   雨生红球藻作为天然虾青素的重要来源,因其合成的虾青素具有超强抗氧化活性而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然而,其生长缓慢、培养周期长等问题制约了规模化生产。调控红色非运动细胞的萌发是提升培养效率的关键策略,但该过程的代谢适应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基于现有研究,系统探讨雨生红球藻非运动细胞与运动细胞之间休眠-萌发转换的机制,重点剖析氮素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的核心调控作用,旨在为雨生红球藻的高效培养及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来自宝岛台湾的喜讯,开物生医施总团队实施的工厂废气养藻系统方案取得巨大成功,5天收一次都来不及,3天OD到21,每次清洗好几次,都是浓浓的藻。 Read More

小球藻培养基:大规模培养的关键与优化 ——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

在小球藻的大规模培养过程中,培养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基犹如小球藻生长的 “土壤”,为其提供了生长、繁殖和代谢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适宜环境。合适的培养基配方不仅能够促进小球藻的快速生长,提高生物量和产量,还能对小球藻的细胞组成和代谢产物进行调控,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特定需求。例如,在食品和饲料行业,我们希望通过优化培养基,提高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而在生物能源领域,则需要诱导小球藻积累更多的油脂,用于生产生物柴油。…

Read More

小球藻的天然护肤魔法

在护肤界,“天然”“无添加” 已成为热门关键词。当我们在化妆品柜台寻找成分纯净的护肤品时,一种微小的生物 —— 小球藻,正悄然成为 DIY 护肤界的新宠。这些直径仅数微米的绿色单细胞藻类,不仅能在池塘中蓬勃生长,还蕴藏着强大的护肤能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小球藻面膜的神秘面纱,探索它从实验室走向家庭护肤的奇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