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莱茵衣藻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表面活性剂

HAA(Hydroxyalkanoyloxyalkanoates)是一种脂基表面活性剂,具有许多潜在应用场景,其生物合成前体是鼠李糖脂,而鼠李糖脂具有优秀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可降解性。鼠李糖脂的生物合成,主要由病原菌假单胞菌生产,利用非病原微生物合成鼠李糖脂的努力也在进行中。由于能够有效地将CO2转化为生物质及感兴趣的生物产品,单细胞光合微藻已成为可持续工业生物技术的底盘。在此,我们以莱茵衣藻为底盘,尝试合成鼠李糖脂。向莱茵衣藻叶绿体基因组中导入源自假单胞菌的RhlA基因,它是一种酰基转移酶,催化脂肪酸循环中两个3-羟烷基酸的缩合,生成HAA。借助UHPLC-MS和GC,鉴定并定量分析了4种链长的同系物,包括C10-C10和C10-C8以及少量的C10-C12、C10-C6。HAA存在于细胞内,但也在细胞外的培养基种累积。另外,在光自养环境下(仅利用大气中CO2)也可生成HAA。综上所述,莱茵衣藻叶绿体中成功表达有活性的RhlA,在真核细胞中合成HAA。此外。可基于微藻的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安全、高效、低成本、可持续的生产鼠李糖脂的平台。

Related Posts

“绿藻侠”有什么本事? Read More

微藻与加湿器联合

微藻与加湿器的创新性联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室内环境改善系统,这种系统不仅能够调节空气湿度,还能主动净化空气、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理解这一联合系统的工作原理,需要分别考察微藻和加湿器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产生"1+1>2"的效果。这种跨界组合实质上模拟并优化了自然界中水循环与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将其浓缩到一个高效、可控的家用设备中。…

中国小球藻 Read More

 锰:微藻生长的“精准调音师”——浓度背后的科学奥秘

锰(Mn)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量元素,对微藻这类水生“绿色工厂”来说,它既是生命活动的“油门”,也可能变成致命的“毒药”。科学家发现,锰对微藻的作用像极了“精准调音”——浓度稍低,微藻“跑调”生长受阻;浓度稍高,系统“破音”引发崩溃。这种“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究竟如何发生?又如何被人类巧妙利用?让我们一探究竟!…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