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门微藻作为膳食蛋白补充剂: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生产力比较分析

微藻可作为制品/饲料的蛋白质等各类高价值产品的新型来源,但其中的蛋白含量在不同种类、培养条件和收获时期中均存在差异。本研究基于绿藻的特点选取了Chlorella vulgaris、Chlorella protothecoides、Neochloris oleoabundans和Scenedesmus acutus,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测定4种绿藻的生长状况、总蛋白含量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光合作用过程对生物量具有直接影响,研究还分析了光合色素、PSⅡ荧光参数和类囊体蛋白含量及特征。利用SDS-PAGE与2D BN/SDS-PAGE进一步分析类囊体复合体的组织与组装信息。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不同绿藻表现出相似的生长速率和光合能力,但S. acutus的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的积累量最多。C. vulgaris与C. protothecoides的类囊体蛋白特征相似,N. oleoabundans和S. acutus的LHCⅡ含量则存在差异。在2D BN/SDS-PAGE中分离类囊体蛋白复合体的结果表明,S. acutus的蛋白复合体结构比其它3种绿藻更复杂。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光合膜的稳定性与生物量和蛋白质产量呈正相关性,膜复合体的稳定性越高,微藻的生物量和蛋白质含量越高。研究结果突出了不同株系独特的代谢特征,与其他物种的对比并不明显。

4种绿藻的系统发育关系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0811-022-02724-z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细菌共生系统在废水处理中实现高效的养分去除

在本研究中,通过将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与活性污泥进行共培养,构建了用于清除污染物的微藻-细菌共生(ABS)系统,并研究了相应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BS系统几乎可以完全去除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5.3%和42.6%。短单胞菌(Brevundimonas)极大地促进了微藻生物量的增长(最大叶绿素a浓度为9.4 mg/L),微藻有助于提高ABS系统中孤岛杆菌(D […]…

Read More

微藻间的共培养有利于低C/N条件下氮的回收

微藻共培养被认为是提高生物量生产的可行策略,但对微藻的种间互动关系并未研究完全。在本研究中,使用两种藻类,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席藻(Phormidium sp.),在三个光生物反应器中分别进行了70天的单培养和共培养,并定期进行收获,以研究两个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氮回收。结果表明,在C/N比为3:1的情况下,共培养系统的蛋白质产量和脱氮率明显高于单培养系统(p < 0. […]…

Read More

莱茵衣藻营养条件的改变对过氧化物酶体含量的影响

茵衣藻是一种模型绿色微藻,能够利用醋酸异养生长。尽管含有完整的β氧化基因,但不能在脂肪酸上生长。最近的报道表明,藻类优先隔离而不是分解脂酰链,来用作快速重建膜。我们收集了一系列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所需的潜在衣藻过氧化物素(PEXs),以表明莱茵衣藻具有一套完整的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因子。为了确定过氧化物酶体参与外源性脂肪酸的代谢,我们检测了在不同营养条件下表达与过氧化物酶体蛋白N端或c端肽融合的荧 […]…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