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生物能源油脂提取技术的新进展

微藻具有高生长速率、高油脂含量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油脂生物质资源之一。由于微藻生物柴油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过高,至今未获产业化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能源藻类资源团队刘天中研究员等针对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和能耗影响大的微藻油脂提取、微藻生物柴油转化等下游关键技术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发表在Bioresour. Technol.、Eur. J. Lipid Sci. Technol.、J. Biobased Mater. Bioenergy等期刊。

经絮凝、离心等方法收获所得的藻泥(algae slurry) 中含水量高达70%以上,传统的油脂提取需要预先对湿藻进行干燥制备藻粉,但湿藻仅干燥过程的能耗就超过微藻产出的能源。为降低提油能耗与成本,该团队开展了亚临界条件下高含水量藻泥的直接油脂提取研究,发现以绿色、无毒的乙醇作为溶剂,微藻油脂提取效率达到90.2%(J. Biobased Mater. Bioenergy, 2011, 5: 385)。随后,进一步开发了乙醇-己烷共溶剂提取技术,油脂提取效率达到90%,但溶剂用量大幅度降低,与以往提取方法相比,表现出较高的提取效率和较低的能耗(Eur. J. Lipid Sci. Technol., 2012, 114:205)。

该团队还研究了湿藻泥储存过程中微藻油脂成分的变化。发现藻细胞经冻融后,在短期储存期后,胞内的甘油三酯可转化生成游离脂肪酸,大大提高微藻油脂的酸价,严重影响后期的生物柴油转酯化过程。对此,该团队发展并优化了酸催化预酯化-碱催化转酯化的生物柴油转化工艺,转化效率接近100%,制备的生物柴油各项指标达到了生物柴油国家标准GB/T 20828-2007和欧盟生物柴油EN 14214标准(Bioresour. Technol., 2012, 111:208)。

上述系列研究已开展相关中试研究,对于解决微藻油脂提取、生物柴油转化等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的下游加工关键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链接:

1. J. Biobased Mater. Bioenergy, 2011, 5: 385

2. Eur. J. Lipid Sci. Technol., 2012, 114:205

 

3. Bioresour. Technol., 2012, 111:208

142726183
青岛能源所在微藻生物能源研究中取得进展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极端环境下的宝藏微生物杜氏盐藻

在地球的广袤水域中,存在着一类堪称生命奇迹的微小生物 —— 杜氏盐藻。它虽身形渺小,却凭借独特的生存本领与极高的应用价值,成为科学界与产业界瞩目的焦点,为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带来新曙光。…

Read More

海夜微光里的秘密:塔玛亚历山大藻的 “发光术”

夏夜的海边,若你沿着沙滩漫步,脚下的海水可能突然泛起一片淡蓝的光晕,抬手拨弄浪花,指尖也会沾染上细碎的 “星光”—— 这动人的 “海发光” 景象,不少时候都与一种叫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微生物有关。这些肉眼难辨的甲藻,藏着海洋里最精巧的 “发光机关”,让我们顺着那抹蓝光,走进它们的微观世界。…

Read More

微藻的 “附着策略”:小球藻与三角褐指藻的界面定植机制及应用价值

在微藻的生存策略中,“浮游” 与 “附着” 并非随机状态,而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 附着于固体基质表面形成生物膜,能显著提升其对营养、光照的利用效率,同时增强对水流冲击、环境胁迫的抵抗能力。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与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作为两类典型微藻,其附着特性已成为微藻固定化培养、生物膜反应器设计及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将从其基础特征出发,解析附着机制与关键条件,揭示这些微小生命的 “定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