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加速生物能源研发 让微藻地沟油变柴油

作为一家石油炼化起家的能源化工公司,中国石化近年来积极转变发展方向,积极推进绿色能源领域发展。无论是在页岩气、地热等非常规能源方面,还是他日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生物柴油微藻等生物能源方面,中国石化在科研和战略投资方面都不遗余力。

启动微藻生物柴油计划

“微藻是未来能源的一大重要发展方向,只有得到今天的重视才会拥有美好的‘后天’。”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主任荣俊峰指着微藻光反应器说。

荣俊峰是石科院长远性课题研究室副主任,也是微藻课题组的主要科研人员之一。自2011年石家庄炼化与石科院开展“炼厂二氧化碳减排技术与产油微藻养殖示范装置开发”课题研究以来,荣俊峰就经常在北京与石家庄之间往返。

微藻是一种古老的浮游光自养单细胞微生物类群,无根、无茎、无叶,广泛存在于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环境中。据估计,地球上有20万~80万微藻种类,其中很多藻种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可以积累大量的油脂产物,可用于生物柴油生产。

中国催化剂之父、两院院士闵恩泽是中国石化微藻制生物柴油的最早倡导者。他认为,微藻是地球上最简单的一种生物,却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

2012年7月,中国首个以炼厂二氧化碳废气为碳源的“微藻养殖示范装置”在石家庄炼化建成并投入运行。微藻养殖示范基地占地500平方米,可以很好满足微藻养殖的环境条件,保证二氧化碳减排与微藻养殖试验的开展。目前,示范基地有小球藻、栅藻、雨生红球藻等3类国内品种,养殖总体积超过40000升。示范基地微藻养殖必需的二氧化碳来自炼厂烟气,经过冷却、加压直接引入微藻养殖光生物反应器。

微藻具有油脂高、生长快、可固碳以及净化水质等绝对优势,相比起玉米、大豆和油菜,微藻培育占地少、生长周期短,从出生到可以制油只需两周,而油料作物一般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大概是大豆的10倍,是油菜子、花生的7~8倍。

虽然“微藻制油”看起来很美,但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要面对。目前,微藻制油的成本是普通生物柴油的4倍。尽管美国和欧洲都已经启动了微藻生物柴油计划,但距离产业化仍然有一段路要走。

闵恩泽说,要在微藻收集、浓缩、破壁、提油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就要简化流程、降低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在微藻的培育方面,要利用基因工程来加以改造,在含油量和生成速度上要有重大突破,这是微藻生物柴油发展的基础。

用地沟油生产绿色柴油

如果说,微藻是“后天”的科研,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就是今天的科研。据介绍,生物柴油思路最早也由闵恩泽提出。2001年,中国石化开始部署生物柴油新技术的研发工作,2005年在石家庄炼化建设了2000吨/年生物柴油中试装置,先后完成以菜籽油、棉籽油、棕榈油、大豆酸化油、餐饮地沟油等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中试,获得了大量基础数据,积累了丰富的工艺、工程设计经验。

生物柴油是动植物油脂与甲醇反应生产的,一种类似于石油柴油并可替代柴油的优质清洁燃料。与常规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较好的安全、润滑性能,而且易生物降解。欧盟研究数据表明,兑入20%生物柴油的车用燃料(B20)与相应石油柴油相比,可分别减少14%的颗粒物排放、13%的总碳氧化物排放和70%以上的二氧化硫排放。

石家庄炼化技术开发部王彦榜说:“生物柴油的优点显而易见,既可以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气体排放,还可以避免地沟油回收流向餐桌。”

2009年,中国海油利用中国石化生物柴油技术,在海南建成6万吨/年工业装置。当前,中国石化在积极推广生物柴油新技术,加快工业装置的建设步伐。今年,中国石化将在江苏建设一套10万吨/年生物柴油示范装置,同时筹划在秦皇岛建设一套10万吨/年生物柴油示范装置。另外,为解决生物柴油原料供应问题,中国石化还积极践行国家“林油一体化”的生物柴油原料发展战略,利用宜林地种植木本油料植物制取生物柴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柴油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柴油产量17063.6万吨,表观消费量是16972.1万吨,按照生物柴油B5标准,大约需要850万吨的生物柴油。但目前生物柴油产量只有100万吨左右。

目前,生物柴油发展的主要制约是成本因素,生物柴油成本的75%为原料成本。为鼓励生物柴油发展,世界各国在税收、财政补贴、行业规范方面有所倾斜。据了解,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物柴油的发展,并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将生物柴油产量发展到200万吨/年。这给未来生物柴油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微藻培养突破关键瓶颈 或是未来能源新方向

从远古时期开始,微藻就一直存在于海洋中。作为比较原始且古老的单细胞生物,其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糖、蛋白质、脂类、胡萝卜素及多种无机元素等高价值的营养成分和化工原料,因此长期以来都是各国科学家们争相研究的海洋物种之一,也是新能源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方向。 近日,我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以可异养培养的富油栅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培养方式、过程的不断优化,攻克了长期以来无法精确控制葡萄糖浓度这一技术 […]…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