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球藻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绿藻,分类如下: 门: 绿藻门 纲: 绿藻纲 目: 团藻目 科: 红球藻科 属: 红球藻属 种: 雨生种 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含量为1.5%~3.0%,被看作是天然虾青素的“浓缩品”. 大量研究表明雨生红球藻对虾青素的积累速率和生产总量较其它绿藻高,而且雨生红球藻所含虾青素及其酯类的配比(约70%的单酯,25%的双酯及5%的单体)与水产养殖动物自身配比极为相似,这是通过化学合成 […]…
天然虾青素的“浓缩品”-雨生红球藻

红球藻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绿藻,分类如下: 门: 绿藻门 纲: 绿藻纲 目: 团藻目 科: 红球藻科 属: 红球藻属 种: 雨生种 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含量为1.5%~3.0%,被看作是天然虾青素的“浓缩品”. 大量研究表明雨生红球藻对虾青素的积累速率和生产总量较其它绿藻高,而且雨生红球藻所含虾青素及其酯类的配比(约70%的单酯,25%的双酯及5%的单体)与水产养殖动物自身配比极为相似,这是通过化学合成 […]…
最新的医学陈述指出,PM2.5浓度越高,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也越高。若是长时间显露在环境中的PM2.5浓度每立方米增高10微克,心血管死亡率升高约76%,心肺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则别离添加6%和8%。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对病体的抵抗力较弱,在空气污染较为严峻的日子更要注重平常保健,保证足够养分,强化身体抵抗力。 依据最新的医学陈述,PM2.5关于心血管疾病有着极为严峻的潜在要挟。对于这样 […]…
日前,由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牵头,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等单位一起建立的藻类生物技术与过程工程协同创新联盟正式建立。 联盟将对于藻类生物技能与进程工程范畴关键技能与严重发展战略疑问,经过立异才能系统研讨和建造,尽力为完成我国藻类生物技能与进程工程范畴严重技能跃升和 […]…
近来在成都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上,藻类生物动力专题分会场济济一堂。 而在微藻生物动力之热的背面,其科研向商业转化的进程却遇冷。与会教授表明,虽然使用微藻出发生物燃料具有成长速度快、产油量高级许多优势,但此类生物动力“种子选手”的本钱瓶颈以及规划化培育等疑问仍待解。 “种子选手”待寻 从质料上区分,生物燃料阅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生物燃料由有机质发生,首要包含淀粉、糖类、动物 […]…
上海光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研发的大容量60-100L带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光生物反应器系统是实现微藻生物柴油生产的商业化过程中取得的重要进步。这一成果实现了高效低成本条件下控制大规模微藻培养环境的控制。 带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光生物反应器系统中,将一些低功率的可调光直流LED灯设计为围绕垂直的轴旋转式排列的螺旋样式,这样可以使培养的微藻在一个更小的装置中实验指数生长。 “对带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光生物反应器系 […]…
任何人驻足海边,看天海一色,潮起潮落,都会惊叹于巨大的物理作用在这个星球上存留的证据。那千年冲刷蚀刻的海岸,日照水波生成的光影变幻,引力与海岸撕扯出的冲天巨浪,无一不是大自然在展示自己的力与美。然而,这种种的自然力之中,有一种却是常人不可见的,因为它发生作用的个体微小,方式柔和,它对这个星球的影响是曲折隐蔽的,它,就是海洋中的生产者——藻类。 “藻”并非一个生物分类学上的名称,事实上,以它为名的生 […]…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正在研发人工光和作用技术,旨在将太阳能转变成为氢燃料。研究人员标记了植物、 蓝藻细菌和其它光合生物利用光能创造食物的过程。但是,人工光和作用技术不是借助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和氧气这个熟悉的公式,而是利用光能产生氢气,因为 氢气可以被用来作为一种零排放的燃料 英国研究人员正研发人工光和作用技术,将太阳能转变成为氢燃料。 。东英吉利大学的生物 […]…
2013年1月9日,日本的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宫崎大学等机构组成的研究组宣布,利用一种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裸藻作为主要原料成功合成了塑料。 裸藻具有易于大量培养、光合作用效率高等优点。与利用石油通过高温高压反应,消耗能源生产塑料相比,利用生物制造塑料的过程可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研究组发现,在裸藻细胞内具有大量产生可成为塑料原料的高分子糖类的能力,提取这些糖类,并使其与裸藻的油脂或漆树坚果壳的油脂 […]…
在人们的印象中,生物燃料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而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则颠覆了人们的这一传统印象。欧美研究人员发现,生物燃料可能因其未完全燃烧而转化为乙醛,进而污染空气。近日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份报告认为,这种污染在2020年之前会导致欧洲每年有1400人早亡。 生物燃料的技术革新能否克服环境污染的缺憾?革新的突破口在哪里?答案似乎已经找到。根据业界的预测,未来第四代生物燃料可以“完美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专家近日在微藻规模培养技术上取得突破,他们研究发现的微藻贴壁培养法可成倍提高微藻的培养产率。 据介绍,微藻生物能源的产业化一直受困于规模培养技术的创新突破。利用液体悬浮式开放池或光生物反应器规模培养,由于光在水体中衰减严重,造成光能利用差、培养效率低、培养成本高,同时耗水量也较大。户外工业规模的开放池培养面积产率只有7-20克/平方米/天,远低于100 g/m2/d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