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在青岛研究发现微藻规模培养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专家近日在微藻规模培养技术上取得突破,他们研究发现的微藻贴壁培养法可成倍提高微藻的培养产率。

据介绍,微藻生物能源的产业化一直受困于规模培养技术的创新突破。利用液体悬浮式开放池或光生物反应器规模培养,由于光在水体中衰减严重,造成光能利用差、培养效率低、培养成本高,同时耗水量也较大。户外工业规模的开放池培养面积产率只有7-20克/平方米/天,远低于100 g/m2/d以上的理论产率,而且培养密度低,导致收集能耗较高。

为破解微藻规模培养占地、耗水等难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研究员刘天中等提出了基于微藻贴壁培养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将藻细胞贴附于一定的支撑介质上并保持完全润湿,通过调节培养基组成与空气及二氧化碳浓度,实现微藻的贴壁生长和油脂诱导积累。研究证明,淡水藻、海水藻、绿藻、硅藻等均能够在贴壁条件下良好生长。

利用微藻贴壁培养反应器分别在室内和室外对产油栅藻的培养效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在室内培养面积产率达到了60-120克/平方米/天,室外培养面积产率达到50-80克/平方米/天,是目前传统培养产率的3倍至5倍,并在节水、敌害污染控制、规模放大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据了解,这项技术除可用于产油微藻的规模培养外,还可用于其它经济微藻的规模培养。例如,将其用于螺旋藻培养,其室外面积产率平均可达50-60克/平方米/天,是目前开放池培养效率的4倍,且水耗大幅降低。(完)

Related Posts

在平板光生物反应器中通过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的碳氮代谢净化水产养殖废水并生产优质蛋白质

虽然利用微藻处理废水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策略,但仍面临着严格的排放标准和高价值生物质开发的挑战。在平板光生物反应器中,通过红色 LED 灯和淀粉添加改善了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 pyrenoidosa) 处理罗非鱼养殖废水 (T-AW) 的碳氮代谢能力,并同时生产了蛋白质。在室外温度下,使用红色LED灯来提高了营养物的去除率,但除总氮外,其它污染物浓度均不满足排放标准。加入淀粉后,平板光 […]…

Read More

基于藻类进行处理废水中的养分

利用藻类培养来补充废水处理(WWT)流程,因该过程吸收养分,同时将CO2转化为生物质。因此,越来越多的关注点集中在应用基于藻类的废水处理技术上,以回收养分和捕获CO2,同时在循环经济中降低经济负担。然而,废水和藻类生理特性的复杂性给工业上的实施带来了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挑战。基于藻类的废水处理完全依赖藻类吸收和储存生物量中的养分,因此,去除效率与生物质生产率成正比,这种去除机制限制了藻类在低养分浓度废 […]…

可见光驱动的光催化剂对藻类的灭活作用

有害藻类水华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可见光驱动(VLD)光催化以其低成本、机械稳定性和优异的去除效率等独特特性,在藻类灭活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可见光的低利用率和电子-空穴(e(-)-h(+))对是传统光催化剂的主要缺点。科学界一直致力于修饰VLD光催化剂,以增强其抗醛活性。本文简要综述了最新改性VLD光催化剂的抗藻类性能。对VLD光催化失活机制的 […]…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