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 DNA 可以帮助盲人重见光明

眼睛的构造

眼睛是灵魂之窗,让我们能将世界上美好的景物都尽收眼底。拥有正常视力的人平常很少会意识到眼睛的重要性,但若今天你被宣告再也看不到了该怎么办?你能想像自己永远活在一片黑暗中的世界吗?

你可曾经想过,我们究竟是如何透过眼睛看见眼前一切事物的呢?

眼睛的构造其实是相当精细的。首先,光线会穿透角膜(cornea)进入眼睛,进到眼睛的光线量由虹膜(iris)所调控,并使瞳孔因应亮度收缩或放大。接着水晶体(lens)会聚焦光线到视网膜(retina)上。

眼睛的构造
眼睛的构造

而视网膜的构造分为 3 层,这 3 层结构处理视觉讯号的顺序,正好和入射光线的方向相反。光线射入眼底后,会先射到最内层的“感光细胞”──视椎(cones)细胞及视杆(rods)细胞,并把光讯号转为电讯号和化学讯号,传给中间层细胞进行处理,处理过的讯号再传给最外层的“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的构造
视网膜的构造

神经节细胞会把各种不同讯号转换为不同频率、不同振幅、不同持续时间的“电脉冲”讯号(electrical impulses),透过视神经(optic nerve)传进大脑,经过整合后,成为我们看到的影像。

 

可怕的眼睛疾病:色素性视网膜炎

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会对视网膜造成严重的损害,最后导致视力丧失。原因是视网膜内的视杆与视锥的数目锐减而导致。

色素性视网膜炎可能是由于基因上的缺陷所导致,大多数为双眼发病。早期的症状通常在年幼时开始出现,在较昏暗的光线下就会看不清楚。接着会进一步导致视力变模糊、视野窄化(如下图)或失去分辨颜色的能力。在更后期阶段,病患可能只能感受到强光的闪烁,最后这个疾病会杀死视杆细胞及视椎细胞上的光受体,造成永久性的失明。
但现在,科学家研究出新的疗法,可能为盲人带来真正的一道曙光。光遗传学(Optogenetics)协助研究者了解动物脑中的神经元如何对光产生反应,让科学家能更加掌握神经的活动。而这是史上第一次将这个技术利用在人类身上,将有机会帮助盲人再次重见光明。

RestroSense 这家公司利用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学家 Zhuo-Hua Pan 所做出的研究,将藻类身上对光敏感的 DNA 植入病毒中,再将病毒注入病患的眼睛中央。目标是要让病毒能抵达视网膜最上层的细胞,也就是神经节细胞。一旦病毒开始制造光敏性的蛋白质,神经节细胞便会产生对光反应的讯号。

到目前为止,唯一成功让人类恢复视力的方式是称作 The Argus II 的人工视网膜系统。

 The Argus II
The Argus II

The Argus II 亦被视为仿生眼或移植的视网膜。它提供视网膜电流刺激,以诱发盲人对视觉的感受。这技术被使用在严重的色素性视网膜炎病患身上。与其修复受损的细胞,研究团队将目标放在靠近神经纤维层的神经节细胞。疗程可以使细胞产生具光敏性的蛋白质,并传送受到光刺激而产生的讯号到大脑。这个技术已在盲眼的老鼠身上得到证实,在治疗后盲眼老鼠也会像视力正常的老鼠一样避开强光。

科学家希望能生产至少 10 万个光敏感细胞,这些细胞能带来一定程度的视力提升。但事实上,在真正治疗前,科学家无法得知患者的视力能改善多少,而这项技术也有一定的限制。藻类细胞只对蓝色敏感,因此他们预测患者可能只能辨别黑白两色。

另外,藻类细胞对光的敏感度依然不及健康的视网膜,因此研究者认为患者在明亮的阳光下才能看得清楚。但若这项技术成功了,研究者便可以让患者配戴增强光强度的眼镜(light-magnifying goggles)来解决亮度不够的问题。

Related Posts

啤酒厂废水养微藻变身新型肥料! Read More

氮胁迫对微藻脂质积累的调控机制

在现代生物燃料产业中,微藻因其丰富的资源潜力和高效的产油产率而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氮胁迫,作为一种环境刺激因素,已被证明可以有效调控微藻的脂质积累,从而为生物柴油的生产提供新的原料来源。本文将探讨氮胁迫对微藻脂质积累的调控机制,以及其在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Read More

微藻在废水处理中的脱氮潜力

微藻在废水处理中具有显著的脱氮潜力,同时还能实现高附加值生物质的转化。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微藻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有望为解决废水污染问题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绿藻侠”有什么本事? Read More

微藻与加湿器联合

微藻与加湿器的创新性联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室内环境改善系统,这种系统不仅能够调节空气湿度,还能主动净化空气、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理解这一联合系统的工作原理,需要分别考察微藻和加湿器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产生"1+1>2"的效果。这种跨界组合实质上模拟并优化了自然界中水循环与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将其浓缩到一个高效、可控的家用设备中。…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