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细胞微型机器人研究中取得进展

Lab on a Chip 封面刊载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科研成果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Lab on a Chip 以封面论文形式刊载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在微型机器人和生物驱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Programmable micrometer-sized motor array based on live cells

藻类细胞是一类在水中自由游动的微生物,长度通常为十微米至几十微米。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藻类细胞如同一个个微型机器人,它具有感知和驱动能力,能够从周围液体环境中获取能量,并高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其鞭毛的机械能,推动细胞自由游动。藻类细胞在水中都是任意游动的,如何实现其机器人化运动及向外界做功是生物学与机器人学交叉领域的难点问题。针对该问题,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开展了藻类细胞微型机器人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此次获Lab on a Chip封面刊载的论文,论述了微纳米课题组在前期控制藻类细胞沿任意设定路线游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藻类细胞的阵列化旋转。结合光诱导介电泳技术(ODEP),建立了藻类细胞在ODEP微环境中的转动状态模型和受力模型,实现了对藻类细胞的快速捕获及阵列化旋转,且通过改变光强可有效调节细胞旋转速度。构建的藻类细胞旋转阵列有望作为微尺度马达阵列,在微流控及生物驱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在微纳米机器人、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已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mall,Soft Matter,Applied Physics LettersIEEE 汇刊等国际期刊。此次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Lab on a Chip 封面发表,是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第十篇以封面发表的论文,表明沈阳自动化所在微纳技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不断系统化和深入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稳步提升,为未来取得更好的成果奠定了基础。

Lab on a Chip 封面刊载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科研成果
Lab on a Chip 封面刊载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科研成果

 

藻类细胞定向旋转阵列
藻类细胞定向旋转阵列

 

来源: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原文链接: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7/lc/c7lc00017k#!divAbstract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微藻与硒的相互作用

硒对微藻而言是一种 "多功能营养素",最核心的作用是参与抗氧化酶的合成 —— 它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关键组成成分,通过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 "嵌入" 这些酶中,帮助清除细胞内的活性氧(ROS),保护蛋白质、DNA 等生物大分子不受损伤。…

光语蛋白核小球藻 Read More

 藻类的逆袭:科学如何驯服小球藻的顽固腥味?

在健康食品的浪潮中,一种单细胞绿藻以其惊人的营养密度引起了科学家和营养学家的关注——小球藻。这种直径仅3-8微米的微型生物,蛋白质含量高达干重的63%,含18种氨基酸和珍贵的DHA,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世纪最理想食品”。然而当研究人员兴奋地将它加入食品时,一道无形的屏障出现了:浓重独特的藻腥味。这种挥之不去的味道如同一个顽固的卫士,将小球藻牢牢挡在主流食品市场之外。…

图1 官桥湖局部暴发蓝藻水华 Read More

藻类有机物在混凝中的爱恨情仇

夏日的湖泊、水库,有时会泛起一层厚厚的“绿油漆”,这就是令人头疼的藻华现象。它不仅破坏景观,更会堵塞水厂滤池,甚至产生毒素威胁饮水安全。在水厂应对藻华的关键技术——混凝过程中,藻类有机物(AOM)扮演着极其复杂又关键的角色,它就像一块“双面胶”,既能成为阻碍,又能成为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