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细胞微型机器人研究中取得进展

Lab on a Chip 封面刊载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科研成果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Lab on a Chip 以封面论文形式刊载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在微型机器人和生物驱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Programmable micrometer-sized motor array based on live cells

藻类细胞是一类在水中自由游动的微生物,长度通常为十微米至几十微米。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藻类细胞如同一个个微型机器人,它具有感知和驱动能力,能够从周围液体环境中获取能量,并高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其鞭毛的机械能,推动细胞自由游动。藻类细胞在水中都是任意游动的,如何实现其机器人化运动及向外界做功是生物学与机器人学交叉领域的难点问题。针对该问题,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开展了藻类细胞微型机器人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此次获Lab on a Chip封面刊载的论文,论述了微纳米课题组在前期控制藻类细胞沿任意设定路线游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藻类细胞的阵列化旋转。结合光诱导介电泳技术(ODEP),建立了藻类细胞在ODEP微环境中的转动状态模型和受力模型,实现了对藻类细胞的快速捕获及阵列化旋转,且通过改变光强可有效调节细胞旋转速度。构建的藻类细胞旋转阵列有望作为微尺度马达阵列,在微流控及生物驱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在微纳米机器人、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已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mall,Soft Matter,Applied Physics LettersIEEE 汇刊等国际期刊。此次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Lab on a Chip 封面发表,是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第十篇以封面发表的论文,表明沈阳自动化所在微纳技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不断系统化和深入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稳步提升,为未来取得更好的成果奠定了基础。

Lab on a Chip 封面刊载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科研成果
Lab on a Chip 封面刊载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科研成果

 

藻类细胞定向旋转阵列
藻类细胞定向旋转阵列

 

来源: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原文链接: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7/lc/c7lc00017k#!divAbstract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小球藻的天然护肤魔法

在护肤界,“天然”“无添加” 已成为热门关键词。当我们在化妆品柜台寻找成分纯净的护肤品时,一种微小的生物 —— 小球藻,正悄然成为 DIY 护肤界的新宠。这些直径仅数微米的绿色单细胞藻类,不仅能在池塘中蓬勃生长,还蕴藏着强大的护肤能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小球藻面膜的神秘面纱,探索它从实验室走向家庭护肤的奇妙之旅。…

基于微藻养殖的污水处理技术 Read More

当污水遇见“绿色工厂”,一场颠覆传统的环保革命

水是生命之源,但如今,水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难题。工业废水泛着刺鼻气味,养殖场的粪污让溪流变黑,城市下水道涌出的泡沫富含营养,这些“暗疮”不仅威胁着生态平衡,也影响着人类健康。然而,传统污水处理方式往往面临“投入大、耗能高、二次污染”的困境。就在人们束手无策之际,一群肉眼难见的“绿色工人”——微藻,悄然揭开了水污染治理的新篇章。…

Read More

米氏凯伦藻的毒性与生态威胁及其科研价值

每当沿海水域泛起诡异的红色,人们总会联想到赤潮带来的生态灾难。作为赤潮的主要“肇事者”之一,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确实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威胁。但鲜为人知的是,科学家们正在将这些“海洋杀手”转化为宝贵的科研资源,为医药、环保等领域带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