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并常伴随精神心理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在某些区域高达20%以上,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IBS本质上是慢性、反复发作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口服药物的吸收过程常出现显著波动,导致生物利用度不稳定,疗效难以保障。然而,目前专门针对IBS患者药代动力学特性设计的靶向给药系统仍较为缺乏。
为应对这一挑战,本研究提出一种创新的口服递送策略——螺旋藻脂质纳米技术系统(简称SP@TIIAn)。该系统以天然螺旋藻为载体,将丹参酮IIA脂质体整合于其中,构建了一种兼具生物相容性与靶向功能的复合制剂。螺旋藻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黏附性和黏膜亲和力,能够促进纳米颗粒在肠道绒毛表面的富集与滞留,从而实现对肠道组织的被动靶向。

与常规肠溶胶囊相比,SP@TIIAn在模拟IBS病理环境的实验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其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因胃肠动力异常引起的药代动力学波动,还能提高药物在病变区域的局部浓度,增强整体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可改善多种与“肠—脑轴”失调相关的IBS症状,包括内脏高敏感、肠道运动异常及伴随的情绪障碍,体现出多靶点干预的潜力。
综上所述,SP@TIIAn系统通过结合天然载体螺旋藻与先进纳米制剂技术,为改善IBS患者口服药物的吸收稳定性与疗效一致性提供了新思路。该剂型设计策略不仅为解决IBS药代动力学难题开辟了新路径,也为临床开发更安全、有效的IBS替代治疗方案提供了有益参考。
原文链接:An Effective Oral Drug Delivery Route for Pharmacokinetic Complications: Spirulina Lipid Nanotechnology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