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开发可持续、低能耗的替代材料已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在众多候选者中,生物聚合物与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因其可降解性和可再生性而备受关注,其挤出式3D打印技术更被广泛用于制造从医疗植入物支架到环保结构材料等一系列复杂构件。然而,该技术路径长期面临两大核心瓶颈:第一,传统聚合物在挤出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以降低其熔融粘度;第二,天然纤维增强体通常需要经过苛刻的化学处理来改善其与基体的界面粘附性。这些过程不仅能耗高,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我们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可持续的材料制造框架——利用小球藻微藻作为核心基质来制备天然生物复合材料。小球藻作为一种繁殖快、培养简单的单细胞绿藻,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绕过传统高能耗聚合过程的捷径。
通过精心的生物墨水配方优化与3D打印工艺改进,我们成功制备出具有多级结构的轻质多功能材料。深入研究其结合机理,红外光谱分析揭示了氢键在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具体而言,羟乙基纤维素(HEC)作为关键的结合与增强媒介,与小球藻细胞之间形成了动态的氢键网络。随着材料中水分的减少,该氢键网络经历了一个关键的演变过程:从初期由水分子介导的间接相互作用,逐渐演变为HEC与小球藻细胞壁成分之间直接、牢固的氢键连接。这一分子层面的紧密结合,是材料获得优异机械性能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我们实施了受控的脱水工艺。该过程温和且均匀,有效保持了小球藻细胞所形成的连续形态,避免了因快速或不均匀干燥导致的内应力积聚和材料开裂,确保了宏观结构的完整性。
最终,我们获得的这种小球藻基生物复合材料展现出一系列卓越的性能组合:
优异的机械性能:材料表现出高达1.6 GPa的弯曲刚度,证明了其作为结构材料的潜力。
有效的隔热性能:在室温下,材料具备各向同性的热传递特性,其导热系数低至0.10 W/mK,这使其成为一种高效的隔热材料。
可持续性与轻质性:整个制备过程基于可再生生物资源,避免了高能耗和有害化学处理,且成品为轻质材料。
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成功开发了一种性能优异的小球藻基生物复合材料,更展示了一种“绿色”的材料制造新范式。该复合材料为解决传统制造技术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可持续替代方案,在建筑隔热、环保包装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贡献了有价值的科技路径。
原文链接:Multifunctional Biocomposite Materials from Chlorella vulgaris Microalgae